重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建言献策  加入时间:2012/9/28 8:58:07 阅读次数:158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政府形象。近年来,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民众极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近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我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视察调研,并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提高。自全面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工作以来,我县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和超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合格率逐年上升。二是标准化生产取得初步成效。自2003年以来,我县已申报批准了脆香甜柚、西河山羊、枇杷、葡萄、中药材等六个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项目,蚕桑、脆香甜柚、TLY肉猪三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推行标准化种植面积12万余亩,优秀示范种植户3.2万户,推行标准化养殖业规模达75.2万头,优秀示范养殖户2.6万户,制定了脆香甜柚、西河山羊、枇杷、葡萄、中药材等系列地方标准58个。三是“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县已经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2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涉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没有真正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心中,许多生产者对涉农有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防腐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广大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偏低,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欠缺。
(二)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质量安全保障不力。一是监管体系不顺。农牧、工商、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均有管理职能,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往往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甚至监管脱节。全县又缺乏一个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虽然在卫生局下面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但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更重要的是无力度,严重制约了其综合协调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经费严重不足。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每年至少需要投入100万元左右工作经费,目前县政府每年仅预算20万元用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三)检验检测力量薄弱,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一是我县目前还没有具备资质的农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县内只能作一些简单的检验检测。二是人员不足。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点多面广线长,结构复杂。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监管部门普遍感到专业技术力量、管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三是检测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我县各批发市场、超市、生产基地的发展规模不大,这些农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企业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未按要求建立规范化检测实验室,未对其所生产经营的农畜产品开展“三残”日常检测。四是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尚未建立,如好又多超市至今无检验机构,南部中学食堂至今无证经营。
(四)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尽管涉农部门努力推行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但我县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依然偏低,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少且发展不规范,对农户的带动力较差,还不能完全按照相关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在当前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下,农民单家独户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更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做好此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在县政府设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委员会,由县委分管常委任主任,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政府办、农牧、水务、工商、经济商务、质监、药监、卫生、公安、安监、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政府办,由县政府办落实一名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安委会要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切实加强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二是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所需但无力解决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确保此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三是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2013年县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
(二)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监管体系。一是依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的实施,尽快落实场地、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安排配套资金60万元,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成融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土壤检测、畜禽疫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县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力争在明年6月底前通过省农牧业厅的专业认证和省质监局的计量认证,成为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二是督促和引导农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建立自律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点),检测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示,确保上市农畜产品的质量。三是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严把农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安全关口。健全农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销对接,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入市备案登记、产品标识管理、检验检测等制度。完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信用体系,建立我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提高标准意识,推广标签制度。一是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农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标准化种养殖小区(场)建设,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二是推行农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使农畜产品有自己的“身份证”,有利于对农畜产品实施追溯制度,保障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持续深入地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生产经营者责任、诚信和自律意识,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二是及时宣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进展、成效和典型案例,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广告刊播力度,推行“黑名单”制度,及时在有关主流媒体对不合格产品的厂家、销售商予以曝光。
(五)加大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一是进一步加大农畜产品生产经营的源头管理和治理,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化肥和农药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二是对问题产品和问题企业从重惩罚,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以震慑违法行为,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三是加大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的失职、渎职、不作为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对监管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惩处,以实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零死亡事故和责任追究零风险。
 

 Top  [收藏]「打印」「关闭窗口」